使用环境 |
在计算机视觉领域,针对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任务,使用高效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进行视觉识别。适用于需要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运行的场景 |
使用对象 |
图像分类任务中的各类别图像,目标检测任务中的各类目标物体。 |
使用目的 |
通过高效的网络架构设计,实现高准确率的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,同时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,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和实用性。 |
输入数据 |
RGB图像帧,分辨率224×224或256×256。 |
输出数据 |
图像分类任务中的类别标签,目标检测任务中的目标类别、位置(边界框)和置信度。 |
硬件配置 |
CPU:Intel Core i7-12700K,具备高性能多线程处理能力。
GPU:NVIDIA A100,CUDA 11.0,显存容量40GB,用于加速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推理。
内存:64GB DDR4,满足深度学习模型对内存的需求。
硬盘:2TB NVMe SSD,用于存储大量的图像数据和模型文件。 |
样本获取 |
在ImageNet数据集上进行图像分类任务的训练和测试,包含1000个类别,约120万训练图像和5万验证图像。在COCO数据集上进行目标检测任务的训练和测试,包含80个类别,约20万训练图像。 |
测试结果 |
图像分类:在ImageNet-1k基准测试中,SpaRTAN-T模型达到77.7%的准确率,参数量3.8M,计算量约1.0GFLOPs。
目标检测:在COCO基准测试中,SpaRTAN-T模型达到50.0%的AP(平均精度),参数量21.5M。 |
执行速度 |
图像分类任务中,单次识别速度约为10ms/次;目标检测任务中,单次检测速度约为50ms/次。 |
资源消耗 |
单独运行算法时,CPU平均计算占比约70%,GPU平均计算占比约90%,内存使用占比约70%。 |
源码类型 |
提供Python版本源码,采用售卖方式三进行授权。 |
文件大小 |
算法程序文件25K,权重文件67M。 |
相关备注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