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环境 |
无人机巡检环境:在电力巡检中,无人机搭载相机对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进行航拍检测,背景复杂且可能存在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。
实验室环境:用于算法开发和测试,模拟实际巡检中的缺陷检测场景。 |
使用对象 |
绝缘子:检测绝缘子表面的缺陷,如缺损、自爆等,这些缺陷在航拍图像中可能较小且背景复杂。 |
使用目的 |
提高巡检效率:通过自动检测绝缘子缺陷,减少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和风险。 提升检测精度:在复杂背景下准确检测微小缺陷,减少漏检和误检。 |
输入数据 |
图像数据:绝缘子的航拍图像,包含可见光波段图像帧 标注数据:缺陷的标注信息,用于训练和验证模型 |
输出数据 |
缺陷类型:检测到的绝缘子缺陷类型(缺损、自爆等) 缺陷位置:缺陷在图像中的位置坐标 检测结果:是否检测到缺陷(是/否) |
硬件配置 |
CPU:13th Gen Intel(R) Core(TM) i5-13500H 2.60GHz
GPU:NVIDIA GeForce RTX 4050
内存:至少16GB RAM
摄像头:用于获取绝缘子的航拍图像 |
样本获取 |
使用中国电力线绝缘子数据集(CPLID)和绝缘子缺陷数据集(IDID),共2448张图像。通过数据增强(如镜像翻转、添加噪声、随机去除)扩充至4748张。 训练集/验证集/测试集:比例为6:2:2 |
测试结果 |
平均精度均值(mAP):97.6%
参数量:7.2×10^6
模型大小:14.7×10^6
推理速度:96 FPS |
执行速度 |
推理速度:96 FPS |
资源消耗 |
CPU占用率:在训练过程中,CPU占用率约为60%。 内存占用:在训练过程中,内存占用约为50%。 |
源码类型 |
算法的主要实现语言为Python,适合快速开发和测试。 |
文件大小 |
算法程序文件约30K,权重文件约220M。 |
相关备注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