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环境 |
工业生产环境:在电子制造工厂中,用于检测PCB表面的微小缺陷。
- 实验室环境:用于算法开发和测试,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缺陷检测场景。 |
使用对象 |
印制电路板(PCB):检测PCB表面的微小缺陷,如缺孔、鼠咬、开路、短路、毛刺、残铜等。 |
使用目的 |
提高生产质量:通过准确检测PCB表面的微小缺陷,减少因缺陷导致的产品不合格率。 自动化检测:替代人工目视检测,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。 |
输入数据 |
图像数据:PCB表面的可见光波段图像帧 标注数据:缺陷的标注信息,用于训练和验证模型 |
输出数据 |
缺陷类型:检测到的PCB表面缺陷类型(如缺孔、鼠咬) 缺陷位置:缺陷在图像中的位置坐标 检测结果:是否检测到缺陷(是/否) |
硬件配置 |
CPU:12th Gen Intel(R) Core(TM) i5-12400F
GPU:NVIDIA RTX 3060
内存:至少16GB RAM
摄像头:用于获取PCB表面的图像数据 |
样本获取 |
使用北京大学智能机器人开放实验室发布的PCB_DATASET数据集,包含6类常见的PCB表面缺陷,共693张图像。通过数据增强(如翻转、改变亮度)扩充至4326张。 训练集/验证集/测试集:比例为8:1:1 |
测试结果 |
平均精度均值(mAP):98.37%
召回率:96.39%
参数量:2.6×10^6
计算量:11.7×10^9 FLOPs
推理速度:8.8ms/次 |
执行速度 |
推理速度:8.8ms/次 |
资源消耗 |
CPU占用率:在训练过程中,CPU占用率约为60%。 内存占用:在训练过程中,内存占用约为50%。 |
源码类型 |
ython版本:算法的主要实现语言为Python,适合快速开发和测试。 |
文件大小 |
算法程序文件约16K,权重文件约34M。 |
相关备注 |
|